第249章 我蓝玉是大明忠臣!

方孝孺猛然惊醒,脸色陡变,惊疑不定的看着朱权。

“陛下!”

朱权冷冷的说道:“不知道是谁借助朱守谦的手,写了这封血书……看似忠君体国,其实是让朕与士绅、勋贵之间割裂开来……不仅如此,朱守谦还把江浙一带所有的猫腻都写了出来。”

“从六部尚书,到各地的布政司,还有勋贵、外戚、士绅、翰林学士……”

“若是平常时候,朕抓住了这些士绅的把柄,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。可如今正是敏感时期,一旦朕与他们为敌,这大明的天下,顷刻间就会大乱!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这是有人在利用朱守谦的死,来向朕施压!”

此时的朱权,感受到了汹涌澎湃的压力。与他作对的,并不是某一个人,而是代表着一个阶级的集体意志,就像是一张大网,携带着无尽威压狠狠地扣了下来。

让人喘不过来气。

这就是大局,就算贵如天子,也不能拂逆。

一向意志坚定的方孝孺慌了神,对于这封血书上的人名,若是一同办了,那是比胡惟庸、李善长更大的案子,恐怕文官集团、勋贵集团、士绅集团会顷刻间反水,大不了再拥护另一个皇帝。

若是一同放了,那就更麻烦了!皇帝的威严何在?

尤其是刚逼死了靖江王朱守谦,现在又要放了这些人,岂不是让人所不齿吗?

这是架在大火上烤啊。

想通了这一切,方孝孺见只觉得一桶冰水泼了下来,手脚冰凉。他呆愣的看着朱权,提醒道:“殿下啊,这封血书的内容,绝对不能外泄,谁看谁死!”

朱权冷哼一声,冷声道:“朕能想到的,这些人岂能想不到?朱守谦留下的,绝不仅仅是这一封血书,或许,朝廷也已经收到了奏章,士绅们也得到了风声。”

方孝孺眯起了眼睛,说道:“陛下,大丈夫能屈能伸,可以妥协……”

“不可!”

朱权脸上抑制不住的愤怒,高声道:“如今,新政已然在苏州推行开来,朕新提拔了一批干吏,大多是寒门子弟出身。”

“现在朕却要退缩吗?与士绅和勋贵和解吗?”

“天下百姓会怎么看朕?”

“今后的史书上,会怎么给朕上谥号?明神宗吗?”

君臣二人对视良久,默默不语。

朱权深呼了一口气,缓声道:“方爱卿,开弓没有回头箭,朕是不会退缩的!”

情况不出朱权所料,朱守谦的死引起了极大轰动。虽然锦衣卫已经抓捕了不少人,但越是禁止人们的言行,谣言就越是传的沸沸扬扬。

茶馆酒肆、街头巷尾,人们都在议论纷纷。

有人说皇帝为了推行新政,不择手段,逼迫皇亲国戚朱守谦,有人则添油加醋地描述朱守谦在临死前的悲惨遭遇,将皇帝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、心狠手辣的暴君。

“听说了吗?那朱守谦本是个好王爷,却被当今皇帝逼得没了活路,最后只能自焚而死。”一位长衫老者坐在茶馆里,摇头叹息着说道。

“可不是嘛,这皇帝也太狠了,连自己的宗亲都不放过。”旁边中年男子随声附和。

一些文人还想吃黑流量,故意撰写文章,将朱守谦描绘成无辜受害者,而将朱权塑造成一个独裁者,在民间广为传播。

与此同时,消息迅速传开,各地勋贵们也开始蠢蠢欲动。

朱守谦的今天,未尝不是他们的明天。

在这种恐惧和愤怒的驱使下,勋贵们开始相互勾结,秘密商议对策。他们结成同盟,互通消息,试图抱团取暖,对抗朝廷的进一步打压。

“这皇帝也太狠了,朱守谦怎么说也是靖江王啊,说逼得人家自焚就自焚,下一个会不会轮到咱们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