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即,朗声吟诵道:
呦呦声彻越王城,苹野风清桂影横。
圣主恩深开玉榜,群贤志远赴金茎。
樽前敢忘传经意,席上犹闻击壤情。
他日琼林重宴处,愿同诸子答升平。
诗句一出,席间众人不禁细细品味。
此诗虽非最流畅顺口之作,却自有深意,尤其合乎鹿鸣宴的氛围。
首联以“呦呦”鹿鸣声起,暗合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,点明宴席之意。
接着“苹野风清桂影横”以秋日景色相衬,渲染宴席所在的西湖之境,亦巧妙融入桂花象征科举登第之意。
颔联直言圣主开榜恩深,群贤远志向朝堂,既拍了皇帝的马屁,又彰显士子之志,稳妥且有分寸。
颈联“樽前敢忘传经意,席上犹闻击壤情”,更是点睛之笔,不仅表明科举士子以学问治国为己任,更引出百姓安乐、太平盛世的理想,隐隐契合帝王治国理念。
尾联则以琼林宴作结,表明未来朝堂再聚之志,既展望仕途,又有忠君报国之意。
如此诗句,有意境,也有觉悟,绝对挑不出问题。
吴清源沉吟片刻,微微点头,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赏,缓缓道:“好诗,意境深远,志存高远,赏一块徽墨!”
赏赐刚落,席间便有人轻声议论。
此等场合,赏赐固然是一种荣耀。
但真正重要的,是能否让官员们记住这个名字。
得赏者或有几人,可真正能入各位大人眼的,却寥寥无几。
就在众人暗自揣测之时。
宋道衡却轻笑着接话,随意却又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此子,便是今年最小的举人。”
此言一出,满座皆惊。
“哦?原来是他!”
有官员瞬间想了起来,略一回忆,便点头道:“这一科最小的举人,十五岁便中举,正是此子。”
话音一落,便有不少人纷纷侧目打量。
眼中透出几分审视,又带着几分惊讶。
浙江一地,素来文运鼎盛,竞争尤为激烈。
而能在如此环境下,以十五岁的年纪脱颖而出,不仅才学不凡,亦说明其悟性、毅力皆属上乘。
“怪不得诗作不俗,确有才气。”
“十五岁便金榜题名,倒真是难得。”
不少官员低声议论,隐隐已有赞许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