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章 佛学41

短篇小说集合1 朱华民 2511 字 12小时前

功德佛不帮人活在心态帮不了活在无量劫帮不了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!

腊月霜夜,藏经阁守灯僧妙严发现新来的小沙弥戒嗔蜷在经橱下,半卷《金刚经》盖着冻裂的手指——少年为救落水野狐擅离禅房,被执事僧罚跪三更。

"冷么?"妙严将铜手炉塞进他怀里,炉身赫然铸着被腰斩的游鱼纹。戒嗔缩手:"这纹样...不祥。"老僧笑而不语,引他至檐下。寒江凝冰处,渔火明灭如散落的星子。

突然,佛前供养的琉璃灯被穿堂风掀碎。戒嗔慌忙去拾,却被妙严按住:"且看灯油流向。"金色液体漫过经卷裂缝,竟在《心经》"色空不异"四字上聚成圆镜,映出江心破碎的月影。"你道琉璃盏方是光明相..."老僧指尖轻点油镜,"却不知无常碎作三千盏,盏盏俱含大光明。"

五更雪落,执事僧来查岗,见戒嗔仍跪在碎灯前。"这痴儿!"执事僧扬手要打,妙严却递上冻透的抹布:"劳烦用此物拭净经橱。"麻布擦过檀木的刹那,冰晶簌簌成粉,在晨光里绽出七宝璎珞般的虹彩。"您早知麻布里结着彩虹?"戒嗔瞠目。"我知冰雪不肯安居琉璃盏,偏要借粗麻显玲珑。"

立春前夜,江面传来冰裂声。戒嗔提灯欲唤船家,却见妙严赤足立于浮冰,怀中抱着冻僵的野狐。冰层在月光下裂出千道银痕,老僧踏过的每块碎冰都浮起莲花状水纹。"昨日你见冰是囚笼,今日冰是舟楫。"妙严将野狐塞进少年僧袍,"寒江裂时,渡口方现。"

唯识观:琉璃碎片映月与灯油聚镜,显影皆为心识所现,破除能映(主体)与所映(客体)的分别。

中道观:冰雪既非纯粹障碍(执此岸),亦非绝对通道(着彼岸),因缘和合时自显渡舟妙用。

平等观:供奉佛前的琉璃灯与拭尘的粗麻布,在冰晶折射中同等显现法界庄严。

缘起观:冻裂江面的野狐劫难,恰成冰层提前消融的契机,诸法相待而生。

无我观:执事僧眼中的"惩戒"与妙严暗藏的"慈航",本质皆是利生悲心的不同显化。

破冰船撑走那日,戒嗔在江滩拾到半片琉璃。他将残片嵌进经橱裂缝,午后斜阳穿过时,千卷藏经封面忽然跃起游动的金鲤——正是铜炉上被腰斩的纹样,此刻在光影中首尾相连,衔成圆满的环。

七月流火,废寺檐角的青铜梵钟三十年未鸣。小比丘净觉攥着槌柄发狠捶打,腐坏的钟架却在他第四次挥臂时轰然坍塌。铜钟坠地裂作三瓣,惊起柏树下闭目养神的住持昙晦。

"朽木承不起醒世音。"老僧拂去钟身青苔,裂缝间竟露出唐代供养人鎏金的发愿文。净觉急得抹泪:"都怪我强求..."话音未落,却见师父将钟块抬上经案,裂缝恰好对准窗外千年银杏的树影。

白露夜,山蚊聚在铜缝里产卵。净觉举灯要烧,昙晦却往裂缝浇了半盏冷茶。晨光熹微时,水痕凝成钟乳状冰晶,将朝阳折射成七彩光轮悬在佛首。"你嫌钟毁失庄严..."老僧指着光轮中浮动的微尘,"却不见碎铜正在孕新相。"

秋分暴雨,钟块被冲下石阶卡在银杏树洞。净觉赤脚追到崖边,见师父正用裂钟舀水浇灌枯死的紫藤。"青铜养出的菖蒲才配诵《法华》么?"昙晦将积满雨水的钟块倒扣,水滴敲打钟纹的声音惊醒了冬眠的盲蛇。

最冷的冬至,北风把钟块刮进放生池。净觉凌晨扫雪时,发现裂痕里结着蛛网般的冰花,池底锦鲤正啄食冰花里冻住的蚊蚋。"完整时的钟声渡人..."昙晦呵气融化冰网,"破碎后的钟骸渡虫蚁。"

中道观 :强求完钟发巨响是执"有为",任碎铜化生妙用是行"无为",中道在破有为无为的分别。

唯识观 :钟毁的"悲剧"与冰轮的"庄严"皆由心识分别所现,实相是铜受缘起法支配的成住坏空。

缘起观 :钟架腐朽促成钟身接触土地,裂缝积水反成滋养虫蚁的功德海,诸法相待而生。

平等观 :醒世梵音与盲蛇苏醒的簌簌声,本质都是振动缘起的平等法音。

圆满观 :完整钟体与破碎铜块如同满月与弦月,残缺恰是法界能量流转的呼吸孔道。

次年惊蛰,净觉在钟块堆积处栽野葛。盛夏藤蔓覆满裂铜时,山民竟听见废寺传来清越蝉鸣——葛叶振翅的频率与唐代钟声残谱共振,每片叶子都在月光下摇晃着鎏金梵字。

功德佛不帮人活在心态帮不了活在无量劫帮不了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