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僵持消耗

刘虞的二十万大军,看着挺唬人,实际上连最基础的物资供应都保障不了,何谈战力...

而且还有东部鲜卑,魁头的十数万铁骑,在后方牵制精力。

迫使朝廷不得不将公孙度,和公孙瓒这两位边将,调到辽东右北等方向布防…

因为相对于李信的夏军,东部鲜卑的实力,和威胁性,丝毫不弱…

如果魁头突破东部防线,进略幽州,将战果扩大,可能会将在西线僵持的胡人联军,给吸引过来。

要知道,那可是百万大军,还多是骑兵,不要多,哪怕分兵十分之一,就够朝廷喝一壶的了。

至少,若有机可趁,丁零扶余乃至三韩这些东北部族,会毫不犹豫的派军南下,跟着鲜卑人打秋风…

如此情况下,朝廷不得不分出精力和兵力,在东北方向布防,如此大大减轻了夏军东线负担。

至于河套南部的战事,随着夏军三十万主力退回黄河以南,撤入内套平原...

渭水流域的丁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,吕布等人也不再挥兵强攻,而是小心翼翼地维持战事现状,不敢过度刺激夏军。

因为河套北方战线收缩,夏军主力向内转移,如今的河内平原,汇聚着夏军各部,将近四十万大军...

如果再加上,北地郡臧霸的三万六千云中军团,南郡的八万新军后援,美稷城有伊礼的十万整编新兵驻扎...

黄河南岸,郭藴兵团三十多万整编兵团,再加上韩忠的十二万八旗扈从军与狼骑精锐,林林总总汇聚了夏军百分之七十的兵力...

两大主力军团,与两大地方兵团,皆是经过战场磨练出来的精锐战兵,四十万只多不少...

这种情况下,丁原手中纵使有十万大军,也不敢异动,生怕刺激到李屠夫那颗敏感的心。

无论是朝廷,还是丁原,亦或者是李屠夫都心知肚明,河套南线无战事,夏军也乐见其成。

甚至为了应对北方,即将到来的决战,李信在调遣伊礼新军,南下支援换防的同时,也在不断的抽调云中军团的精锐力量北上。

小主,

若战事到达关键时刻,臧霸这名久经战阵的将军,也要领军换防开拔,支援即将到来大决战...

河套南部战线无忧,东南太行防线方面,亦是稳如磐石...

徐晃仅以本部军团六万人,便守住了常山郡县,之后又得漳河二十万新援...

只要坚守不出,防守太行险关,更是绰绰有余。

幽州方向,刘虞虽说拿下了渔阳,但在强攻过程中也损失惨重。

幽州军,暂时没能喘过气来,黄绍退守上谷郡暂时无忧。

唯一的变数,可能就是箕关方向的孙雍与董卓了。

这二人兵强马壮,各聚十万战兵,和四十万诸侯武装,合起来的力量,比之其他几处只强不弱。

按理说,应该是除了王芬之外,最难对付的一路。

现在却裹足不前踌躇无功,不知打的什么阴谋诡计。

董魔王与孙雍二人如何,贾诩或多或少有些了解。

西凉魔王,绝对不像现在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,凉州诸羌叛乱,攻城掠地...

老巢失火,估计董卓现在已经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,坐立难安,哪里还有心情关心北方战事...

河东坐地虎孙雍,虽然境内安稳,但朝廷其它各路北伐精锐,尚且没有建功...

孙雍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,当出头鸟,更加没有血战的心思...

目前的局势走向,就是大汉朝廷,李信夏军,鲜卑联军,僵持消耗。

三方都在咬牙坚持,谁都退不了,也不敢退,更不能退。

因为后退哪怕一步,就是万丈深渊,就是山崩地裂,就是全线崩溃,代价太过惨烈,是三方难以承受之重…

Tip:无需注册登录,“足迹”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。